李洪成先生的著作大宗易高级教材《实战博杀(癸未版)》,在六爻预测史上率先提出“策项五要素”理论,即策项性质、策项条件、策项范围、策项时限和策项趋势,这一理论对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六爻预测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笔者看来,其中的策项条件和策项时限尤为重要,未学过大宗易高级理论的学易人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其他派别的理论根本没有。本文只讨论策项条件,原因有二:其一,部分习易研易者在思想上和在实践中对它不够重视;其二,在中国易学行业网,这类文章目前似乎没有,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愿它能像一颗石头,投到湖中会荡起涟漪,哪怕微小。 就哲学层面而言,辩证唯物主义条件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改变条件、创设条件本身也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存在、运动、发展,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六爻预测的对象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对象和内容,即策项也都是具体事物,无疑义的,哲学原理同样适用。换言之,借助哲学知识和原理更容易理解大宗易理论。古人留下的经典著作,比如《黄金策》、《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等,受历史条件限制,作者不能从哲学的高度阐述自己的理论,形成自己的理论,书中缺陷有目共睹,更是无法弥补。这些书中所举的卦例,应该说是全部卦例,不会列举或说明什么前提条件。所以,部分卦例,后人包括当今易学大师想全部读懂根本不太可能。大宗易则没有这些遗憾,这也是我们学易者的福气,我们应该感谢其创始人——李洪成先生。所以,学习大宗易,最好同时也要学点哲学。相关的论述,感兴趣的易友可参阅本人在中国易学行业网发表的文章《学易人应该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此文对这个观点做了较为充分地阐述。 中国古代预测学形形色色。有些预测学,例如奇门遁甲,号称“学会奇门阵,来人不用问”;大六壬神课金口诀也有“学会金口诀,来人不用说”的雅号。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明它们与别的预测学相比鹤立鸡群,事实上未必如此。客观上来说,各类预测学各有千秋。所以,这些“流传”不排除人为抬高和做广告之嫌。其实,从哲学上来讲,如果奇门金口诀真的这般神奇,辩证唯物主义条件论岂不是成了荒谬透顶的学说。果真如此,我们应该用奇门金口诀指导哲学的研究和应用,而不是用哲学指导奇门金口诀的研究和应用。这不是颠倒黑白了吗?所以,这些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但如果说特殊现象存在,普遍现象不存在则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任何预测学,不考虑条件的测来意是个别情况可为,绝大多数情况不可为。 在六爻预测实践中,预测者必须时刻注意策项条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李洪成先生提出预测有条件论是在预测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思考,特别是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形成的,而不是凭空臆造。后学者没有理由不把这一理论学好用好。以求财策项为例,求财方式有多种,如果不知道条件,如何取用?怎能断卦?婚姻类策项,有未婚占婚、已婚占婚,未婚占婚当中又有务实和务虚之别,不问条件,则很难断,甚至不能断。中国易学行业网发表的部分文章所举卦例有些是没有前提条件的。如果说大宗易形成和提出这个理论之前存在这种情况情有可原,那么二零零五年之后依然有这现象实在不应该。例如徐倩的《测能否得财》,该文卦例的钥语是:“测当日能否得财”,条件没有列出,卦理分析也未提及。这个策项是购彩票?开诊所?经营铺面?去赌场?还是别的什么方式求财?文章结尾写道,“后朋友反馈:当日果然得财”。本人认为,这个例子继承古人风格,与古代六爻典籍中所举的例子毫无二致。亮泉的文章卦例卦理分析得非常到位,遗憾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卦例没能列出条件。其它作者也不乏这种情况,真是可惜! 六爻预测的前提条件是策项钥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能为钥语“排忧解难”:当钥语内容比较多,文字比较长的时候,预测者应考虑给钥语瘦身,不太重要的部分移入前提条件中,让它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前提条件与策项钥语彼此之间从根本上是有联系的,如果没有联系,前提条件可有可无,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怎样才算是有联系?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视策项具体情况而定,有些需要预测者花费心思反复琢磨,有些甚至可能见仁见智。如果说有个标准,依照大宗易理论,这个联系应该是符合“社会常理、惯例、人类情感和自然之法”,不是钻牛角尖。有些策项钥语文字简短,可以直接将条件融入其中,这时候前提条件和钥语合二为一。 策项条件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符合事物存在和发展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符合六爻预测策项存在的客观事实,它对六爻预测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学易者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多练习、多操作,在不断应用中取得进步和突破。
(注:文章上传三天后可以纠错,每发现一次错误奖励2元易币。纠错请发表在论坛“建议、纠错”专版上,请点击:(http://www.zhouyi.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